3分绝杀
价高质低、陷阱名校游变校门合影……暑期研学热背后“陷阱”重重
编辑:汤晓雪 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 浏览次数: 次 发布时间:2023-07-05 15:57:28 【字体:小 大】暑假将至,价高种类多样的质低重研学项目火热重启。参观博物馆、名校科技馆,游变研学感受天文、校门3分绝杀地理、合影后重历史的暑期奥秘;走进知名学府,接受知识的热背洗礼;深入户外营地,体验一场徒步探险之旅……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陷阱当下,集沉浸式探究、价高学习、质低重体验于一体的名校研学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。
然而,游变研学记者调查发现,校门火爆的研学背后却隐藏着重重“陷阱”——
现象一:价高质低
研学成变相高价旅行
“与其给孩子报个所谓的研学营,还是一家人一起去旅行更有意义。”最近,家住丰台区的裴女士正在为刚上初一的女儿规划暑期出行,翻遍各大平台推荐的研学项目,也咨询了身边亲友,裴女士吐槽:“价格虚高,现在市面上的研学项目好像都不太值。”
裴女士随便点开家长群中一个名为“乡野童趣公益研学项目”的链接,广告中介绍:孩子们将去往河北省的98年nba总决赛央视解说版一个村庄,在享受自然野趣的同时走访不同的家庭,参与农事活动,学习独立生活技能。然而,仔细研究行程安排就能发现,5天中只有一天半的活动与该主题相关,剩下的均以山野徒步、溯溪玩水、摸鱼捉虾、蔬果采摘等活动“充数”。
“能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搭上边的,只有第四天下午的‘生火做柴锅饭’。”裴女士指着手机屏幕上寥寥几行的行程介绍,皱着眉头说,“这项活动孩子在家不能做吗?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到乡村?价格也不便宜,5天就要花上4980元。”
顺着这条线索,记者在某知名旅行购票平台上,调查了北京近30家研学机构的50余个研学项目发现,自然生态、人文历史、科技创新等成为研学的热门主题,项目大致分为城市单日游、跨省市短程游以及跨国长途游,98年nba总决赛对阵价格也从几百、几千到上万不等。尤其是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,国际研学项目“重出江湖”,价格更是最高开到了7.3万元的“天价”。
“在价格方面,研学行业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?现在感觉定价很随意。”家长刘先生从事旅游行业,他以当下深受欢迎的研学目的地、古都西安举例:“市面上4天3晚的旅行团定价在3000元左右,部分高端的私家团能达到5000元。”然而,当西安被贴上“研学”标签,在旅行团普遍包含的打卡古城墙、陕西历史博物馆、大唐不夜城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等项目的基础上,加上秦文化体验、兵马俑手作以及《诗词飞花话长安印象》和《国宝书法鉴赏》两节“重磅鉴赏课”后,价格立马翻了一番,直奔9880元。
还有多位家长吐槽,孩子玩了一圈,回来收获甚微,研学就是一次披着学习外衣的高价旅游。“孩子到北京参加文化研学营回来,满脑子都是在北京环球影城玩了什么项目,买了什么玩具,去过的故宫、天安门、国家博物馆只字未提。”来自山西临汾的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,“原本是想让孩子通过研学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,也许还能对历史学习有帮助。现在看来,小1万块钱白花了。”
现象二:游而不学
“名校游”多成“到此一游”
相比价格,研学项目被家长们诟病更多的是,花了大价钱,实际内容却与广告宣传不符,有虚假宣传的嫌疑。
“打着名校研学的旗号宣传,结果却被临时告知进不去,有种被骗的感觉!”最近,家长丁女士发布了一则朋友圈,痛斥某研学机构的虚假宣传行为。
她说,自己为9岁的儿子小亮精心挑选了7月3日的名校暑期研学项目,广告中明确提到有北京大学的参观行程。“当时孩子一看能进北大,眼睛都亮了,吵着嚷着就要报这个。”丁女士说,尽管该项目9980元的价格远超自己的心理预期,但她还是为儿子的名校梦买了单,“我也希望他能进名校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,激励他努力学习。”
“你看,这里明明写着,一整天都在北大,学生将进入校园参观,了解专业学科设置及校园生活,并完成‘觉醒时代的新青年’定向挑战。”在丁女士向记者展示的行程单上,赫然写着“第三天青年力量召唤,全天:北京大学”的加粗文字,当天晚间还会有一场“状元见面会”,学生将和北大校友见面,分享成长经历,开展思想交流。
然而,就当小亮满怀期待地等待出发时,丁女士却被告知,因北大在该团期内尚未开放社会参观,整日行程替换成参观其他博物馆。“工作人员还说,考虑到孩子打卡名校的心愿,他们将安排大家前往清华或北大门口合影留念。”丁女士无奈地表示,名校研学变成了校门合影,让家长很无奈。
记者注意到,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近日均发布了通知,于7月8日起恢复校园预约参观,实行限额管理。这意味着,渴望走进名校参观的游客有机会自己预约入校。然而,两校也均明确,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,拒绝提供参观服务的有偿行为。众多打着名校旗号宣传的研学项目是否能进入学校,还是未知数。
在随后更深入的调查中,记者发现,如今市面上的研学项目,打着名校“擦边球”宣传的还真不少。比如,有的项目将清华、北大的校门照片放置在宣传首页,仔细阅读介绍才发现,所谓的清华研学实际上是带领学生进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——这家博物馆位于清华校园外,普通游客付20元门票便可预约参观。还有的项目宣称请来了“名校毕业生或老师”授课,但并未对任课教师的身份进行任何明确说明,是否真如宣传所说‘来自名校’,也无从考证。这些研学项目均与家长和学生所期望的名校游相距甚远。
现象三:“师质”难保障
“教育部认证”可以直接花钱买
车辆突发故障,43名研学小学生被困高速;12岁少年在某景区被石制灯具砸中身亡;16岁学生暑期参加沙漠探险研学中暑,因未及时发现而身亡……近年来,研学事故频发,为行业的安全管理敲响警钟。
将捧在手心的孩子送到研学老师手中,令不少家长感到忧心忡忡。“好像所有项目都把关注点放在了研学的内容上,很少提及我们家长更关注的安全和师资问题。”家住西城区的郭女士说,她曾为女儿报过一个“双语野外研学营”,孩子能跟随外教前往野外营地,在全英文的教学语境中学习野外生存技能。
然而,女儿回来后的一次无心分享,让郭女士感到后怕。“我记得那天下午,天阴沉沉的,好像要下雨。”郭女士13岁的女儿回忆,教练带他们来到一片宽阔的湖水旁,按计划进行自制竹筏的教学,“我们捆好竹筏后就下水比赛,比谁划得快划得远。”兴致高涨的孩子们并没有注意到,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。“我们在水上没划多久,就下起了大雨,老师赶忙招呼我们上岸,有些反应慢的同学直接掉进水里了,不过大家都穿着救生衣,没有发生危险。”
“这些老师都会水吗?有没有深水合格证?为什么不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行程?”郭女士听了女儿的讲述后,担忧地表示,事故往往就藏在这些隐患里。
教师资格证、导游证、急救证……目前,研学市场并未对教师的个人资质进行硬性要求。去年,人社部在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》中,增加了“研学旅行指导师”这个职业,意味着研学老师有了官方认可的“身份证”。于是,越来越多的研学老师选择考取“研学旅行指导师”证书,以“自证身份”。然而,记者调查发现,这其中也存在着猫腻。考取该证书需要报名、培训学习、参加理论实践考试等步骤,相应的,市场上出现了众多“考证培训机构”,号称花钱能买考试真题,甚至不用考试就能直接拿证。
记者联系到一家机构,工作人员介绍,交1500元就能获取“研学旅行指导师”证书考试的精准题库,完成线上培训后,就能拿到教育部认证的证书。“都是原题,对着答案考,保证能通过!”随后记者又表达了“着急拿证”的意向,对方暗示:“加100元,把考试交给我们,坐等拿证就行。”当记者对花钱买来的证书表示质疑时,工作人员则发来一串教育部官网链接,表示证书可以在官网查询真伪,“放心,现在很多研学老师都在考这个证,市场认可度很高。”
研学项目价高质低、游而不学、老师资质真假难辨……如此乱象之下,研学市场仍越来越火热。不少家长纷纷呼吁,加强对研学项目的监管,还孩子们一个“边游边学”的研学之旅。(实习记者 何蕊)
(责任编辑:热点)
-
11月13日上午,上城区“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”职工书画展在上城区文化中心一楼开幕。此次活动由区总工会、区文广旅体局、区纪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和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联合举办,共计80余人参加。区政协主席黄 ...[详细]
-
最是美景游目骋怀,最是美德沁人心脾。尤为令人感怀的,是人性之美、道德之美。曾经,面对危急情形,“扶不扶”“躲不躲”的抉择拷问世道人心。如今,有人遭遇危险或困难,一群人想方设法去救援,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常 ...[详细]
-
...[详细]
-
记者从市数字办了解到,泉州不断推进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深入发展,全力营造良好数字生态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4782个,投资金额超30亿元,已实现市中心城区、各县主城区和各乡镇5G信号连续 ...[详细]
-
引言你想过没有,为什么儿童意外险的最高保额通常只有20万吗?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实则背后涉及到许多保险专业知识和购买保险时的注意事项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将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,结合鲜活生动的案例,为你揭示这 ...[详细]
-
为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,助推打造东海城东片区“未来城市示范标杆”,提升人居环境,营造人人参与的创城氛围,日前,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开展“以整治促提升树示范&rdqu ...[详细]
-
作为北方官式建筑的代表,故宫建筑的飞檐弧度平稳刚劲。闵天怡供图江西乐平徐家村古戏台的飞檐。江南地区古建筑的飞檐大幅度上翘,姿态挺拔。石卫明摄影像中国)福建泉州开元寺屋顶的飞檐。闽南建筑的飞檐形制相比北 ...[详细]
-
【光明时评】作者:刘枭、黄卫挺分别系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,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)国家邮政局近日发布数据,今年前5个月,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861.8亿件,同比增长17. ...[详细]
-
广东省博物馆7月2日发布信息:为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参观需求,广东省博物馆将于2025年7月8日—8月31日延时开放。具体安排如下:•周六至周四:9:00—18:0017:00停止入馆)。•周五:9: ...[详细]
-
《海南日报》2025年6月30日A11版版面图)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冀冀 通讯员李佳琪在文昌会文镇的葱茏绿意中,藏着一座名为十八行村的古老村落。村庄名字的由来,源自其独特的“十八行”布局——18组宅院 ...[详细]